全球热讯:人到中年,这三种礼随了也白随,毫无意义!
来源:一心问禅
发布时间:2023-01-28 09:03:17
(资料图片)
作者:励志君
来源:励志语录(ID:lizhi743)
颜元曾说:“国尚礼则国昌,家尚礼则家大,身有礼则身修,心有礼则心泰。”
中国是礼仪之邦,也是一个非常讲究人情的社会,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交流,也常常伴随着礼尚往来的活动,尤其是亲戚朋友之间,逢年过节,喜事丧事都有随礼的习俗。
正常来说,随礼不仅可以增进主客双方的感情,也能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圈更加稳固,本来是一件好事,可当前社会上,关于随礼的不良风气越来越严重,很多人都对此唯恐避之不及。
尤其是这三种礼,人到中年一定不要随礼,随了也没用,纯属无意义的社交!
只为求财的礼《增广贤文》里曾说: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” 钱财每个人都喜欢,可是获得财富要用正确的方法,并通过正确的途径得到,而不是想一些邪门歪道,用损害别人的利益,达到过度敛财的目的,这是无耻小人的行径。 只为求财的礼就属于这类不义之财,生活中总有一些人,他们家里也并非人丁兴旺,但无论家里有大事还是小事,总喜欢隔三差五摆酒席,看似是为了庆祝一下,其实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求财。 如果是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,大肆操办一番也并无道理,别人随礼也心甘情愿,可每年父母过寿办,儿女升学也办,甚至自己的结婚纪念日也要办一场,一年光大小宴席就七八场不止。 这样疯狂的办酒席,每次还要厚颜无耻的邀请别人参加,去了还在门口让人家随礼,其中的真实目的可以说不言而喻了,根本就是想用这种方法捞钱罢了,既虚伪又贪婪。 遇到这种礼,果断断绝和他们的交往,这种人只会通过宴席来耗费人情,是典型的社会人渣,不值得自己上心,更不值得与之深交。就不联系的礼曾国藩曾说:“天可补,海可填,南山可移。日月既往,不可复追。” 时间无法逆转和改变,很多以前和自己关系还不错的亲戚朋友,如果长时间不联系,也会慢慢变得比较生疏,甚至有的连长相和名字都变得模糊不清,哪怕再提及时也感觉陌生。 可偏偏就有这样的“老熟人”,不知哪一天会联系到你,比较礼貌的会先嘘寒问暖一番,而比较直接的,则会直接通知你参加他的婚宴或者别的什么宴会,让你感到猝不及防。 这时就要仔细思考一下双方的关系了,如果是以前关系很好,因为一些客观因素长久不联系的,可以考虑参加一下,随礼倒是小事,有空一起回忆一下旧时的岁月,也会颇有感慨。 但如果是关系从来都很一般的亲戚朋友,以前很少有沟通,现在基本也不联系,未来更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人,表示一下口头祝福就够了,无需亲自前去赴宴,随礼更是大可不必。 这种久不联系的礼,可能人家在乎的根本不是与自己的感情,只是偶然间想起了自己可以去凑个份子钱罢了,能推则推,千万别去当冤大头。有去无回的礼《礼记》里曾说:“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 礼尚往来,没有往来,前面的“礼”便不成立,只有相互间都有往来,才能建立感情,别人才会真诚地给予祝福,否则礼节只是单方面的付出和索取,总有一天感情会失衡,礼节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。 有些人习惯了占别人的便宜,又觉得自己 聪明绝顶,别人随礼他照单全收,别人邀请他时,他要么装聋作哑,假装没有看到这些消息,要么干脆躲到别处,心安理得的当一个守财奴。 若是不小心被发现了自己的行为,他们还会以“太忙去不了”或者“忘了”这样的理由,试图搪塞过去,毕竟这“人形貔貅”如果不想随礼,别人也没办法强迫他们,本性就是只进不出,一毛不拔。 对于这种人和有去无回的礼,只要吃过一次亏,就要立马吸取教训,再不要和他们有任何人情来往,也不要相信他们的胡搅蛮缠,以后不要再有瓜葛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。生活应该精简一点黑尔曾说:“最伟大的真理最简单;同样,最简单的人也最伟大。” 社会上有太多的人情世故,人到中年之后,生活就应该做减法,精简自己的生活,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社交,才能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点。 与其耗费时间在这些无用社交上,不如把精力和时间,更多地投入在自己的家庭上,平时多陪陪家人,多关怀一下父母,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,远离那些无意义的人。